这个世界才没工夫听你瞎BB

上周作为工作人员参加公司为客户举办的产品推广活动,其中有个环节是客户上台演讲介绍他们公司的产品。由于客户是日本人,不懂中文,为了方便沟通,他特意带上了他的中国人下属来兼当翻译。作为翻译,本该老老实实传达说话人的意思,力求做到信达雅,可是在演讲途中,那位翻译却说话滔滔不绝,按照自己的理解随性翻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句日文可以被他翻译成十句中文,颇有喧宾夺主之势。

也许现场听不懂日文的人很容易被蒙混过去,但稍微懂一点日语的人一听便知。翻译作为一项幕后工作,最最忌讳的就是不顾说话人的意思添油加醋,歪曲事实。我的上司见状也偷偷在我耳边说:“你以后可千万别学他,这根本就不是翻译。”就算勉强称得上是“翻译”,也翻得十分不专业。

做翻译的总是会忍不住要往译文里加入一点个人色彩。大师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的时候夹带私货,在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融入了破旧立新的近代化思想。大名鼎鼎如林少华老师也会在翻译村上春树的作品时加入他诗化般的语言,《風の声を聴け》这本书的书名本该直译为《听风的声音》,而林少华老师则译为《且听风吟》,如此巧思妙语,我真是穷尽一生也想不出来。就连我自己做日剧字幕翻译的时候,也会为了有趣而加入一些流行语,博观众一笑。严格说来,这都不是翻译的本职,但人总是不甘心做别人身后的影子,就算是剑走偏锋,也想要在字里行间显露出自己隐约的模样。

如此说来,翻译真是个闷骚的职业。既要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又要欲说还休的点到即止,恰到好处。

我特别能理解人在某个特定的时候会特别有表现欲。就像即使没人看我写的文章,我也依旧会坚持用文字来表达我的观点。然而,任何不分场合不合时宜的自我表现都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不知进退。且不说上面那位先生作为翻译是否尽责,仅凭他作为下属在公开场合抢了上司的风头,不等上司说话就抢着回答,就算不上是一个聪明的员工。

在他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一样的无知,一样的爱表现。我中学时代也曾经有过一段表达欲旺盛的日子,自认为肚子里装了许多墨水,见人就要晃荡几下,叮咚作响,生怕别人不知道我虚怀若谷,大智若愚。那时写的文章时而伤春悲秋,动辄针砭时弊,感觉自己就像个怀才不遇的落拓公子,被时局所困,若有一天能挣脱束缚,必然鱼跃龙门,一飞冲天。

然而如今回头看自己写过的文章,简直不忍卒读。除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揉造作,还有人生阅历的浅薄单一。正应了韩寒那句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当时动不动就说我想跟这个世界谈谈,但如今才看清这个世界才没工夫听你瞎BB。

也许同样的话由默默无名的你说出来如同一滴水落入了大海,悄无声息。但是如果由社会金字塔顶端的人说出来,就如同深谷里的回响,一层层传递出去,被奉为金句良言,人人击节称赞。所以当你的才华还不足以支撑你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时候,有些话不妨忍一忍,过段时间再说,或者换个容易让人接受的表达方式。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你有自信已然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那么任凭风吹雨打,都无须畏惧。就怕你如同当年的我一样,是个只有半桶水的半吊子,贸然出头只会登高跌重。

古人倡导的中庸总是容易被误解成高不成低不就,可中庸的本意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如同做菜的时候放的盐,多则一分太咸,少一分则太淡,把握好个中分寸,才能做出一盘好菜。

人也是一样,在合适的年纪做合适的事情,把握好人生的节奏,不急不缓,不紧不慢,才能从容淡定地过完这一生。